財富自由的重要觀念之一是被動收入,什麼是被動收入呢?
假設你今天早上起床之後很不想去上班,但是你又不得不去
這時候你很"被動"地去賺這一天的收入
恭禧你,你今天賺到一天的「被動收入」了
上面純屬開玩笑,一般人對被動收入的定義是這樣的:
被動收入的意思是不用上班賺錢,每天不用做事就會自動產生的收入
常見的被動收入來源有:股利、債券或銀行利息、房租收入、經營網站廣告收入
今天在 twitter 看到某人宣稱他有很多種收入來源 (主動 + 被動)
當然,這純屬開玩笑,因為所有的「被動收入」只佔了主動收入的 4% 不到 (其中一個還是折價券省下的錢),雖然號稱有被動收入,但如果沒有認真上班,應該無法活下去。
但是,換個角度想,這個人很認真地踏出了第一步,至少他有一點股票 (所以能領股利);他還買了加密貨幣 (DOGE 是狗狗幣);他應該也有個網站或是 youtube 頻道可以賺聯盟行銷的佣金;他還賣出了兩本 e-book!我在二十年前可能只有 $40,000 台幣 from my day job...
言歸正傳,離開職場之後沒了主動收入,所有的生活支出都來自被動收入;雖然才半年的時間,但我大概可以預估自己的被動收入來源跟分配比例:
台灣股票股利:35%
美國股票股利:35%
加密貨幣利息:20%
其他收入來源:10%
如果以上的收入不夠,就必須要賣出部分股票或債券 (聽起來有點可怕,但其實不會)。
我想談的是下面這張圖
把美國人依淨資產分層,再去了解每一層的資產比例分布圖:縱軸是淨資產,從最低的 10k 美金,一直到最高的 1B (十億美金) 富豪;橫軸是他們的資產內容,包含了現金、自用住宅、退休年金、保險、基金、股票、債券,一直到公司股票。
幾個有趣的重點:
真正的富豪(淨資產在 10M~1B),他們的資產大多是自己建立的企業 (圖中的深藍色,多半是企業持股,跟一般人投資買股票有點不同,算是大股東的概念),這邊所說的企業持股可以是貝佐斯一手創立的亞馬遜股票,也可以是一個普通人獨資的自助洗衣店面。
淨資產在 10k~100K 的一般人,股票和企業持股的佔比稍低,比重最大的是自有住宅,再來是退休年金跟車輛;可以看到資產最低的一群人,他們「車輛資產」的佔比僅次於自用住宅,可能是淨資產不高,隨便一台車的價值佔比就很高的緣故。
我們平凡人的財富自由,應該是想要從淨資產 100K 這個階層,前進到 1M,甚至 10M 這個階層 (大概就是台幣 300 萬成長到 3,000萬,甚至 3 億的概念),所以我們可以特別關注中間這三個階層的資產分配狀況。
自用住宅和退休金的佔比應該愈來愈低
基金和股票的佔比應該愈來愈高
想要更上一層樓,應該要有自己的公司,也就是要創業
很明顯地,我的資產幾乎都在一般股票市場裡,這不是一個正常現象 (想要跳脫一般狀況成為特別的人很難,最好參考別人或前人的經驗),所以我接下來應該做兩件事:
創業,成為自己公司的大股東
買房,至少要有部分資產在自用住宅裡
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不買房,因為買房的報酬率比買股票要低 (我的親身經驗),但對房地產多一些了解並沒有傷害,所以我找了很多相關書籍來參考,「買一間會增值的房子」是我蠻推薦的一本書,至少對我這樣的初學者幫助很多。
這本書不只教你怎麼看房 (從實價登錄查詢參考價格、判斷路段如何影響房價、公寓和大樓的價差、公寓二樓和頂樓加蓋該加價多少,怎麼出價,怎麼殺價...),還教你如何看懂土地謄本,如何依成本裝潢,如何貸款,一直到交屋;甚至還教你如何當包租公,如何提高租房的報酬率等等。買房是一門很大的學問,一本書不可能包山包海,但做為買房的入門參考書,這本書非常值得。
本週寫了三篇文章 (我在挑戰每一個上班日都寫一篇文章)
006208 與 0050 十年成績 PK:我居然過了十年才認識 00682 這支 ETF,只能說孤陋寡聞,以後一定要多讀書,多參考別人的意見。結論:00682 已經比 0050 要好,我會慢慢把台股的部位轉成 00682 (除非 0050 也調降經理費)
巴菲特 2023 年致股東信的五個摘要:巴菲特是眾所周知的股神,就算你不投資,多了解這位長者的智慧也是一件好事
邁向 FIRE – 2023 二月:新增了一個邁向 「FIRE - 實戰篇」的系列文章,紀錄一下資產的成長(或下跌)的狀況,以及如何將資產轉換為現金流
如果你覺得這份電子報對你有用,歡迎幫我分享給你的朋友
如果你是從別人那裡收到,也歡迎你訂閱這份電子報。
我好奇mutual Fund 的內容是什麼?文章是否有更詳細的說明
By the way, 感謝不吝分享,我是真的有呼朋引伴地推薦你的文章
漲知識了
原來相對有錢人的資產配置是這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