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 年過去了四十多天,全球的投資人好像看到了牛市的曙光,我整理了一個簡單的表格,列出台灣股市 (台灣五十),美國股市(VTI),美國科技股(QQQ),特斯拉(TSLA) 還有比特幣最近的表現:
傳統的牛市定義是「資產的價格自1年內的低點,向上漲幅超過20%或更多」,從這個定義來看,除了美國股市還差一些之外,台股和比特幣都已經進入牛市;其中特斯拉更是從年初的低點一舉翻倍,如果這不是牛市,什麼才是牛市?
除此之外,美國最新公布了兩項數據:
一個是非農就業人口,分析師普遍預期是 185k, 最後的實際數字是 517k
另一個是一月份 CPI ,預期是 6.2%,實際數據是 6.4%
以上兩個數據若是公布在 2022 年,代表通膨居高不下,聯準會肯定會持續且大幅地加息,股市也會應聲重挫;但在 2023 年二月份公佈,市場的氣氛卻截然不同。聯準會主席 Powell 甚至還跳出來說「通膨減緩」是現在進行式,投資人紛紛解讀為升息已經進入尾聲,股市最後都是上漲。
所以,牛市真的回來了嗎?
通膨的確已經減緩,但是離聯準會期望的 2% 仍有不小的差距;如果我們天真地認為升息已到盡頭,甚至預測今年有可能降息,那就太過樂觀了;而且,實體經濟的衰退似乎不可避免,這波裁員潮從科技公司發難,現在才開始蔓延到其他產業,我們必須多觀察幾個月的數據再下判斷。
只是,股市一向是經濟的先行指標(但領先多久難以判斷),所以我們很難知道現在是從谷底裡往上爬呢?還是短暫反彈之後再跌一段?只有等時間過去之後再回頭看才能知曉。
相關文章可以參考台股指數創半年新高,還能追嗎?
因此,想要在股市裡低買高賣 (time the market) 的主動型投資人,即使準確地在 2022 年初出清所有持股 (高點賣出),也很難預測何時是低點,何時應該買入。想要成功預測一次都很不容易了,更別說成功預測兩次了。
為了避免陷入不知何時該買、何時該賣的窘境,被動式地持有指數型基金是個不錯的方式 (也是我非常推崇且切身實踐的方式)。不過,這幾天看到兩年前的一個投資,讓我有一點點其他想法。
兩年前開始接觸加密貨幣,看到許許多多的賺錢方法(也有可能是賠錢方法),那時參與了網格交易。
網格交易是一種「通過程式,在特定價格區間內,
進行自動低買高賣的交易程序」
簡單地說,就是利用機器人或程式,在一定的區間內不斷低買高賣,如下圖:
詳細的圖文說明可以參考桑幣區識
我自己在兩年前用少量的錢去嘗試乙太坊 (ETH) 的網格交易,然後就完全忘了它的存在。這段時間內,乙太坊從 1,500 鎂開始起漲,曾經一路衝高到 4,878 鎂,再崩跌到 9xx 鎂,現在又回到 1,600 鎂。
上沖下洗的結果,雖然價格有時會超出我設定的上限,有時會跌出下限,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區間內來回震盪。經過兩年的機器人交易,最後繳出不錯的報酬。
當然,這有可能是倖存者偏差,如果現在的價格遠低於當初設定的下限,結果應該是慘賠;如果價格已經超出設定的上限,可能 buy and hold 才是最好的策略。
但是,這給了我不同的思考角度,也許我會嘗試網格交易的思維來交易股票。
不論你要投資股票還是加密貨幣,最重要的是先存第一桶金。
你還記得自己是如何累積第一個一百萬嗎?我自己的經驗是靠薪水,而且是九成以上都是靠薪水,但是工作之餘要努力充實自己的投資知識,建立正確的投資觀念與習慣,並且認識人性的貪婪與恐懼。
如此一來,當你有了第一個一千萬時,你才不會因為錯誤的投資觀念導致更大的投資損失 (或錯失龐大的投資收益)。
改天來寫如何累積你的第一個千萬好了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