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IRE 的提倡者大多強調提高儲蓄率並且儘早開始投資,如果只能二選一,我是該努力儲蓄?還是該專注投資?
有人說小孩子才做選擇,成年人全部都要;
只是人的精力與注意力有限,有時還是必須有優先順序
先說個自己的小故事
大學時我開始當家教賺零用錢,記得有一次領了七千元的薪水,心中便想著該投資哪檔基金或是買哪張股票,才能讓自己踏上財富自由之路。那時的 internet 還不發達,也沒有太多的財務知識,只能憑著工商時報或是經濟日報上的小道消息進行投資。
共同基金大約是那個年代開始流行的,我買的第一支共同基金就是富達泰國基金,心裡想的是年輕時可以承受比較大的風險,所以單一國家,特別是未開發國家的股票市場特別吸引我… 可想而知,績效自然是慘兮兮,沒多久就賠掉了 20 多個百分點。
其實,就算是一年賺 20%,七千元的報酬也才 1,400 元
退一萬步說,從現在往回看,就算是一年賺七千元也是少得可憐
如果可以,我很希望告訴那時的自己,應該專注提昇自己的技能,也許把英文學好,也許好好學一門程式語言,又或者,把時間拿來多讀幾本書都是報酬率更高的選擇。(不過那時的我應該聽不進去吧)
然而,我們應該在何時專注於提升收入、增加儲蓄,進而快速累積資產呢?
又或者該在何時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,購買正確標的,以便充分享受資產升值的樂趣呢?
期望儲蓄 vs 期望投資成長 可以簡單判斷你目前的財務處境 (出自「持續買進」這本書)
期望儲蓄,就是在未來的一年裡,你可以自在輕鬆地存下多少錢。
期望投資成長,就是在未來的一年裡,你的可投資資產可以為你帶來多少期望收益。
舉例來說:
初入社會的新鮮人,月薪可能有四萬元,假設每年可能可以存下 20 萬元 (部分來自薪資,部分來自 bonus),他的期望儲蓄就是 20 萬元。
如果他已經有了 50 萬元的可投資資產,假設每年的報酬率可以達到 7.5%,代表一年後可以拿到 37,500 元,這就是他的期望投資成長。
就算把年化報酬率提高到 20%,投資帶來的效益還是遠低於每年的儲蓄
如果把時間快轉三十年,新鮮人變成職場老將:
月薪成長為十萬元,每年可以存下 40 萬元,這 40 萬元就是期望儲蓄。
但他累積的可投資資產已經成長到 1200萬元,乘以 7.5% 的年化報酬,一年可以獲得 90 萬元的期望投資成長。
雖然投資帶來的收益超過儲蓄,但不代表可以就此離開職場喔
當你的期望儲蓄 > 期望投資成長時,你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努力賺錢與存錢
如果你的期望儲蓄 < 期望投資成長,你的重點應該是把資產放在何處可以得到最佳回報
下圖模擬工作 40 年的上班族可能的期望儲蓄和期望投資成長之間的關係。
note1. 縱軸是美金
note2. 假設每年能存下來的總金額固定不變
note3. 工作前期要專注提高儲蓄,後期要利用投資增加收益
希望大家都能很快過渡到期望投資成長超過儲蓄的階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