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寫過兩篇理財聖經的讀後感,裡面提到「隨便買、隨時買、不要賣」的邏輯,但是我們的投資旅程仍將無可避免地來到必須賣出的時點。不幸的是,決定何時賣出,可能是身為投資人的你最難的決策之一。
會買的是徒弟,會賣的才是師父
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:不管手中的股票是賺是賠,在要賣出股票時,既害怕錯過未來的漲勢,又害怕不賣就會變成紙上富貴,甚至在之後的跌勢中虧錢?舉例來說,AI 股在今年漲了不少,如果決定落袋為安,會不會擔心就此賣飛,錯過後面更大的漲幅?如果不賣,會不會空歡喜一場,最後還變成虧損,住進套房?
為了避免這種心理焦慮影響你的每一個決策,你應該事先訂定賣股票的時機和計劃,而不要隨心所欲地賣股票。那麼,該如何訂定賣股票的時機與計劃呢?結合我自身的經驗與「持續買進」這本書裡的建議,以下是三個賣股票的時機:
資產再平衡的時候
需要用錢的時候
需要擺脫一個集中部位的時候
資產再平衡
我曾寫過一篇資產再平衡的工具介紹,簡單來說,就是當你的股債比例偏離了你原先設定的目標,例如從 60:40 變成 70:30 或 80:20 時,就要把部分股票賣掉,換成債券,以恢復原始的平衡比例。再平衡的時機可以是每季、每半年或是每年,實務上常常採用每年再平衡一次即何。
如果你仍處於資產累積階段,最好的再平衡方式就是持續買進;以上述的股票佔比超過債券的例子來說,就是把即將投入的金額拿去買債券,買到股債比例回到 60:40 即可。這種方式不必真的賣股票,卻可以達到再平衡的精神。
資產再平衡的目的是要維持投資組合的風險和收益比率,因此,當股票的漲幅超過債券,導致風險比率上升時,就應該賣掉部分股票,以降低風險。
需要用錢的時候
投資是為了未來的財務目標而犧牲現在的消費,但不是永遠不消費。因此,當你需要用錢的時候,就是賣股票的時候。
例如,你投資的目的可能是在多年後一圓買房的夢想,或者是做為子女的教育基金,又或者是完成一次郵輪之旅… 總之,到了完成夢想的時候,如果你需要現金,就是把手中股票賣掉的最佳時機。
擺脫一個集中的部位
有些人在工作時會收到公司發放的股權或是選擇權,時間久了之後,可能會佔總資產相當高的比重。你當然可以繼續持有手中的公司股票,但是,比較務實與保守的作法,可能是把公司的股票逐步換成你能接受的資產配置比,而不是把自己的身家都壓在一間公司的表現上。
具體的作法因人而異 (也因公司的政策而異),你可以定期賣掉 10%、50%或大部分的股權,重點是要事先規劃好賣出的規則,時間到了就依規則行事,不要受到當時的市場氛圍或是自己的情緒左右。
結論
之前提過買股票時,一次梭哈要比分批買進的績效來得好,這是因為股市長期向上,晚買的機會成本會比較高;同樣的原因應用在賣股票時,就應該慢.慢.賣.,漸進式地賣股票會比一次性賣出股票來得好。
換言之,買進要快,賣出則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