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 2023 年結束雖然還有一個工作日或者 2~3 個日曆天,但年底交投清淡,對整年度的績效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,我們可以看看各市場今年的表現如何:
今年的加密貨幣終於走出陰霾,迎來了一波小牛市,許多推特上面的朋友都是幾倍幾倍的漲幅,不過這跟我們小老百姓沒有太大關係,看看就好。
據說過去十年來,比特幣不是漲幅第一,就是跌幅第一,屬於高度投機的商品
2022 的股債雙跌才過去沒多久,但好像已經是上個年代的事了。今年全球股市走出了非常不一樣的行情:年初是跌深反彈,所有人還不太敢進場追高;年中時由 AI 股領軍再走出一波走勢,那時我還天真地認為只有科技類股在漲,其他類股仍是下跌或是持平,經濟衰退的風險仍在;到了年底,幾乎確定美國通膨受到控制,2024 年鐵定會降息的驅動之下,所有類股一次爆發,走出了2020 年以來最長的漲勢。
從上表可以看出,美國科技股的漲幅拔得頭籌, 一年 45% 的漲幅幾乎屌打各市場(去年的跌幅也是…);排在第二梯次的是日本、台灣與美國 S&P 500指數,25~30% 的漲幅也相當可觀,幾乎收復了 2022 年的跌幅;美國道瓊與毆股以傳統產業為主,雖然沒有爆炸式成長,但是 15% 上下的漲幅也大幅超出平均數。比較可憐的是陸股與港股,萬綠叢中幾點紅。
陸股的下跌並不令人意外,在全球經濟逐漸與中國脫鉤的背景下,資本大幅撤出中國,股市想要有好表現很不容易;中國雖然想要進行產業升級,卻在科技關鍵領域被美國卡脖子;再加上房地產行業開始下滑,影響層面往金融領域擴散,種種跡象都顯示出中國大陸的經濟會陷入泥淖一陣子。
如果拿台股與香港的恆生指數對比,更可以看出兩者的長期趨勢。恆生指數五年來下跌了 33%,台股則是上漲了 80%,一來一往產生了黃金交叉 (台股指數今年超越了恆生指數)。股市是經濟的櫥窗,從過去五年的股市表現,我們可以看出兩者的差異:
產業結構不同:台股的結構以科技類股為主,特別是半導體和電子製造業,這些產業在過去幾年陬得了顯著的成就;香港的經濟則以金融與房地產業掛帥,表現相對弱勢。
地緣政治風險:2018 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除了對中國造成嚴重影響之外,國安法的實施也讓外資對香港失去信心,接連而來的供應鏈移出中國運動更是對陸股與港股造成不小的內傷。反觀台灣,雖然受到中國的打壓,卻在廠商移出中國的過程中受益不少。
政治環境的穩定性:生活在台灣,雖然常常感到週遭的「亂」,但我仍覺得亂中有序,政府的施政可預測且具有延續性 (我相信任何一黨上台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動) ,因為一紙公文就把某個產業給錘爆的現象在台灣很難見得到。台灣的政治環境雖然仍不成熟,但相對穩定可靠,這種穩定性對商業活動非常重要 (政治環境穩定且可預測,企業才能做長期規劃)。
說回台股,帳面上的台股加權指數一年漲了 25.8%,如果考慮含息的報酬指數, 2023 全年上漲了 29%,這是非常亮眼的數據。想要獲得這個報酬,你不需要花費精力去研究總體經濟或是個股資訊,你也不必去看各種技術指標或是線型,只需要持有市值型 ETF 整整一年,不用買進賣出賺價差,就可以擁有相似的報酬。
當然,如果你今年選擇了 AI 概念股或是相關的 ETF,得到的報酬要比大盤高上一截,甚至是高股息的 ETF 今年的表現都要比傳統的市值型 ETF (例如 0050 or 006208) 要來得好。不過,我可以很大膽地預估,這些高股息 ETF 的表現明年應該會「均值回歸」,也就是績效會明顯落後大盤。有空我會再寫一篇高股息 ETF 的文章來說明,或者再立個雞排文也行。
說到雞排,三個月前寫文章時,台股還在 16,500 點,我預測台股應該不會超過 17,350 點,結果十一月開始股市就大幅爆發,幾乎要碰到萬八… 所以,我來發雞排了。如果你下週三到五 (1/3~1/5) 有空來內湖 (捷運港墘站到西湖站之間),歡迎來找我要雞排 (請先用 line 跟我連繫一下,line id: jjchou1975)。
我要吃雞排